車路雲一體化與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也正式成為全球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不僅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還將在全球範圍內促進經濟複蘇和合作創新。本文將從政策、商業模式、規模化發展、行業參與者等角度,對2025年的車路雲一體化與低空經濟進行深入分析,探討誰更有可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賽道。
一、政策視角
(一)車路雲政策體係
車路雲一體化的政策體係相對更為完善。自2015年中國製造2025提出智能網聯汽車概念以來,我國經曆了從探索準備到戰略發展,再到區域示範和大規模試點的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政策部署。2023年3月,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強調加速智慧交通構建。同年7月,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係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明確了車聯網產業標準體係的建設階段與目標。10月,交通運輸部發布《公路工程設施支持自動駕駛技術指南》,12月印發《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
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 自然資源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交通運輸部 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期為2024—2026年,通知總體要求建成一批架構相同、標準統一、業務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級應用試點項目,大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發展。2024年7月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自然資源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安排,在自願申報、組織評估基礎上,確定了20個城市(聯合體)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為車路雲一體化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引和有力的支持。
(二)低空經濟政策體係
低空經濟的概念雖在2010年就已提及,但早期政策重點圍繞監管,導致產業進展推進相對緩慢。自2021年首次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以來,低空經濟逐漸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並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被進一步提升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將其納入新質生產力範疇,這表明低空經濟已成為國家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2024年11月工信部裝備中心指導的低空產業聯盟發布的低空智能網聯體係參考架構圖,給我國低空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帶來新的參考路線。深圳、上海、蘇州、南京、成都、珠海等城市出台了低空飛行服務能力的建設規劃,部分新建設的城市低空飛行服務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
二、商業模式
(一)車路雲商業模式
車路雲產業的商業模式與通信產業類似,車路雲網絡運營商建設網絡基礎設施,並通過向終端車輛和用戶提供實時數字孿生數據服務獲益。同時車路雲網絡可以為城市、車輛運營單位等提供交通管理和調度服務,通過優化交通流、提高運輸效率來創造收益。除了給車輛提供服務,車路雲網絡還可以擴展到多種智能體,也會因此催生多種多樣我們目前難以想象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與移動通信行業非常像。
(二)低空經濟商業模式
低空經濟的商業模式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包括無人機物流、低空旅遊、通用航空服務等。以無人機物流為例,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嚐試在特定區域進行貨物配送,但受限於空域管理、飛行安全等因素,其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麵臨諸多限製。低空旅遊則受製於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認知度等因素,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整體來看,低空經濟的商業模式尚處於初級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三、規模化發展
(一)車路雲規模化發展
車路雲一體化的規模化發展正在加速推進。截至2024年6月底,工信部數據顯示,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32000多公裏,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裏程超過1.2億公裏,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雲控基礎平台建設。2024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發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確定了20個城市(聯合體)為首批“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這標誌著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進程又邁出實質性一步。隨著試點城市的不斷推進和經驗的積累,車路雲一體化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更大規模的推廣和應用。
(二)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
低空經濟的規模化發展相對滯後。雖然近年來低空經濟得到了一定的關注和發展,但受限於空域管理、技術標準、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其規模化發展麵臨諸多挑戰。例如,通用機場、起降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影響了低空飛行器的運營效率;空域管理的複雜性增加了低空飛行的審批難度和成本;此外,低空經濟相關技術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還有待提高,如無人機的續航能力、飛行安全性能等,這些因素都製約了低空經濟的規模化發展。
四、市場玩家
(一)車路雲市場玩家
在車路雲一體化領域,有眾多知名的市場玩家。例如,傳統車企如一汽、上汽、廣汽等紛紛加大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研發和投入,推出了一係列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科技企業如華為、蘑菇車聯、百度等也積極布局車路雲一體化,通過提供車路雲一體化解決方案、車聯網技術和雲控平台等服務,與車企深度合作;此外,還有一些專注於車路協同設備製造、路側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企業,如、等,在車路雲一體化產業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低空經濟市場玩家
低空經濟市場玩家主要包括航空器製造商、無人機企業、通用航空公司、低空旅遊運營商等。航空器製造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航空器的性能和安全性;無人機企業則在物流、農業、測繪等領域拓展應用,如大疆創新在無人機領域的領先地位;通用航空公司開展飛行培訓、航空作業等業務;低空旅遊運營商則致力於開發低空旅遊產品,提升市場認知度。然而,與車路雲市場相比,低空經濟市場玩家的規模和影響力相對較小,市場集中度較低,尚未形成具有絕對優勢的龍頭企業。
展望2025年及以後,車路雲一體化有望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加快規模化部署和商業化應用的步伐,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其在智能交通、自動駕駛等領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力支撐。低空經濟雖然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在政策、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麵的限製因素短期內難以完全消除,其發展速度相對較慢,難以在短時間內超越車路雲一體化,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賽道。不過,低空經濟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和應用場景,隨著相關問題的逐步解決,未來有望在特定領域實現突破和發展,與車路雲一體化共同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兩者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都將在各自的領域內不斷探索和創新,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